你以為你買的真的是天然綠松石嗎
目前綠松石市場上,最受追捧的就是“原礦”、“高瓷”一類的字眼。不少玩家買綠松都喜歡奔著這些關鍵詞去,也常遇到拍友打來電話抱怨“我買的這個綠松賣家告訴我是優化的,是假貨,我要退貨!”讓人聽了哭笑不得。不知從何時起,大家都默認了原礦就是高品質,優化就意味著劣質甚至假貨。那么原礦綠松石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優化過的綠松石就一無是處了嗎?綠松石之家小編搜集了一些資料,今天就這些問題做詳細說明以供玩友們參考。
原礦松石的含義是什么?
“原礦”就是指采出后未經過選礦和任何處理的原石,這種說法可以用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之上,優化松石也是經由松石原礦處理得來的。就像是”千年琥珀萬年蜜蠟“是一種炒作概念,綠松石“原礦”這個概念也被一些業內人士利用炒作了一番。
原礦就意味著高品質嗎?
這一點明顯不成立,上面說了原礦的概念是沒有經過選礦的原石,原石自然也是也分等級的。松石的品質好壞主要看它的硬度、密度,原石主要按硬度和質地來分,成品則還可以看它的光澤、工藝等,顏色、線紋等也是一些玩家判斷好壞的因素,但小編認為這類因素沒有絕對的標準,如何選擇主要看個人喜好。
優化后的松石就不是原礦了嗎?
它也是原礦的,它的質地還是綠松石,綠松石優化指的是:在不破壞石質的前提下,加大其硬度或使其顏色更加穩定等,所以我們應該把概念區分為原礦無優化、原礦優化和合成綠松石。
綠松石為什么要優化?
現在很多人把優化松石看成假貨、劣質,其實這種看法有失偏頗。從字面上看,優化并不是劣化。由于原礦松石開采出來大部分的硬度和密度都達不到直接加工的標準,不優化沒法加工佩戴。如果只一味追求純天然,不能直接加工的原石都舍棄不要,不但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也非常浪費資源,礦產資源需要保護和有度開采。
大家都喜歡買純棉的衣服,覺得100%純棉最天然,但由于純棉的性質決定百分之百純棉的衣服是會變形的。而那些棉含量百分之九十以上,成分里有部分氨綸含量(拉架定型的成分)的衣物穿起來不會變形,又不影響質感,同時也很舒適。優化松石也是類似的道理,優化的目的是利用工藝,提升低品質原石的色感和牢固度。
哪些原礦松石需要優化,怎么優化?
松石原礦按質地和硬度來劃分,大致可分為四個等級(不同的材料中說法和指標略有出入):
1、瓷松:硬度5.5甚至6以上,貝殼狀斷面,我們平常說的瓷松級是硬度、密度的結合體現,表現特性為釉面光澤、耐磨,無須優化就可以直接加工成型。
2、硬松:硬度在5.0左右,高于5.0的硬度,純物理拋光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但胎質與瓷松相比欠細膩,拋光后表面瓷器的光澤感不足,一般來說都會用拋光蠟走一下以提高表面的光澤度,或者用過蠟工藝進行美化。
3、面松:硬度在4.5以下,斷面呈顆粒狀,這類松石如果不通過注膠提高結構硬度,很容易破損,無法進行原石加工。
4、泡松:硬度4以下,結構松散易碎,這種松石原礦的產量最大,市面上大部分價格低廉的松石飾品都由這種松石優化而來。
優化綠松石的品質也有高低之分嗎?
優化的方式,說得形象些,過蠟屬于化妝美容范疇,注膠屬于整容范疇。過蠟的松石通常密度偏低,但硬度已經達到了,原礦加工沒問題,只是加工出來后,色澤和光澤還不夠,過蠟以后顏色就穩定了;硬度和密度都達不到的松石原礦,則還需注膠等處理。
所以總體來說,過蠟松的原礦品質要比注膠松的原礦品質高。當然還包括顏色、紋路以及你的用途、喜好等方面的因素,如果籠統地就底子而言,過蠟松的硬度和質地要好于注膠松。整理這些原礦和優化工藝的信息,不是為了教大家“打假”,而是更有利于我們思考和辨別。
總之,沒必要把原礦綠松石看的那么神圣。當然,作為商家也要尊重顧客的知情權,如果你的松石是優化的,也有必要提前表明,并說明采用了哪些優化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