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玻璃底的瓷度要怎么盤?
綠松石的包漿,除了變色還得掛瓷。上色,很容易理解,但是綠松石玻璃瓷,其實就是瓷度如玻璃表面一樣光滑。綠松石玻璃瓷,到底是怎么盤出來的呢?
在說綠松石玻璃瓷之前,我們先說一下綠松石的包漿問題。人手上的皮膚會分泌兩種物質:汗液和皮脂。汗液是有小汗腺分泌,對綠松石上色起主導作用,皮脂,一部分氣潤澤毛發,另一部分和汗液一起在皮膚表面形成皮脂膜,在接觸原礦綠松石時,會迅速滲透進綠松石的毛細孔中,然后形成包漿變色。好的綠松石包漿,顏色均勻,色澤亮麗,圓潤光滑。
我們再說一下綠松石玻璃瓷,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掛瓷。掛瓷,簡單的理解,就是“寶貝”表面,瓷質化的一個過程。用手摸上去像瓷器的表面,似玉似瓷。作為皮脂混合物中析出的蠟類物質結晶體,隨著長年的盤玩不斷經歷擠壓、凝固、擠壓、凝固的過程。分子間的水分逐漸喪失,固化程度加劇,整個松石通體包漿,深入度達到“入木三分”的地步。這時的松石,就可以叫做“掛瓷的松石”了。掛瓷可以看做是硬質化的包漿,它與包漿狀態的根本不同之處就在于掛瓷比較穩定。一般夏天更容易上色,而秋冬汗液和皮脂分泌比較少,盤玩更容易上瓷。
綠松石玻璃瓷的形成時間,還會跟綠松石的質地有關。有一些瓷度較差的綠松石,例如面松之類的,再怎么盤玩,也是很難盤出綠松石玻璃瓷的。另外,綠松石玻璃瓷盤玩所需要的時間,因為個人體質不同,盤玩的綠松石品質等都不一樣。